信仰之炬 永远燃烧——探寻红军在湖南的长征足迹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 2019-07-01 11:23:05     


湘南永州市道县革命烈士陵园,松柏环绕,烈士碑前摆满花篮,“三十四师烈士永垂不朽”的挽联格外醒目。

不远处,潇水奔流不息,汇入湘江。每一朵浪花,好像都在讲述红34师师长陈树湘和战友们气贯长虹的悲壮故事。

青山处处有忠骨,红军故事代代传。6月下旬,记者踏进湖南这片红色土地,追随85年前红军长征足迹,寻找红军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史诗。

誓师西征,拉开长征序幕

湘东南,罗霄山中段,郴州市桂东县寨前镇。镇广场上6米多高的雕塑,旌旗猎猎,战马腾空,红军威猛,将时光带回到85年前。

77岁的黄维忠老人,是镇里原文化站站长。他经常给游客讲述红六军团的寨前往事。85年前,他的岳父和乡亲们接待过这支队伍。

1934年8月11日,萧克、任弼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9700余人在此驻扎。8月12日,在沤江河滩上,连以上干部集合举行西征誓师大会。

此前,8月7日,红六军团按照中革军委要求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遂川县突围,4天之内突破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跳出重重包围圈。

誓师结束后,红六军团踏上艰苦卓绝的西征之路。10月24日,经过两个多月苦战,跨越赣、湘、粤、桂、黔,行程5000多里,他们在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师。此时,红六军团出发时的9700余人,仅余3300人。红六军团调动和吸引大量敌军于湘西北,有力地策应和配合了中央红军初期长征的行动。

1935年11月19日,按照指令,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县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通道转兵,红军迎来转折

道县四马桥镇富足湾村,村头有一座不过百米的山丘,名曰馒头岭。道县宣传部副部长周镜忠带着记者,拾级而上,四五十米处有一处溶洞,潮湿阴暗。

“这就是当年陈树湘养伤的地方!”

1934年12月,红34师师长陈树湘腹部受重伤后,在此短暂躲避休整,继续指挥作战。

此前,为红军过湘江担任后卫阻击敌人的34师,陷入重重包围,5000余人的队伍仅剩数百人。在掩护主力突围后,陈树湘身边警卫人员所剩无几。被敌人发现后,弹尽粮绝的陈树湘在山下的一座庙内被捕。

敌人抓到了红军的一名高级将领后,欣喜若狂,立即将他押往长沙。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

抛洒热血、矢志不渝的故事,长征途中数不胜数。

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时,红五师为打开入黔的通道,在邵阳市绥宁县瓦屋塘与敌人激战,伤亡300余人。师长贺炳炎身受重伤,在没有任何麻醉、没有医用手术刀的情况下,截去右臂,塞在嘴中的毛巾被咬成布条。

之前,在湖南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中遭受重大损失,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鲜血染红了湘江!

1934年12月,红军通过老山界后,分三路进军湖南省通道县,计划由此北上湘西,与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此时,国民党军早在前方聚集了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

再不改变原定方向,中央红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为统一作战思想,1934年12月12日,中央召开了通道会议。毛泽东进军敌军防守薄弱的贵州的主张,得到大多数人支持,最终获得通过。会议直接促成了“通道转兵”。12月13日,中央红军在通道境内改变行军路线,分两路转兵西进贵州。

这使中央红军暂时摆脱了险境,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奏响了长征伟大战略转折的先声。

半条被子,记录军民同心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感人至深的“半条被子”的故事。

1934年11月6日,中央红军驻扎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时,有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家中。临走时,女战士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这位老人。

深受感动的徐解秀老人,之后常到村口的滁水河畔等女战士归来。如今,这个地方修建了一座桥,名曰“望军桥”。

让老百姓念想的,何止“半条被子”?被老百姓牵挂的,何止这3位红军!

城步县丹口镇下团村村民杨光清,有一盏老式马灯,被他当作宝贝,“这盏马灯是3位红军送给奶奶的!”

1934年秋,红六军团西征时,辗转至城步县境内。3位红军战士受伤,当时杨光清的奶奶吴老福只有34岁,开着一家客栈,将3位红军战士接到家里。夫妻二人为红军采集草药,捣烂敷伤口。红军战士离开时,要付钱作生活费和医药费,见不肯收,便将马灯留下。红军优良的作风,在当地传为佳话。

红军所到之处,军纪严明,赢得百姓支持。一组组数字,记录了湖南人民对红军的深情:

大庸一县(今张家界永定区)就有5000多人报名参军,侯德臣一家8口参加红二、六军团长征。

各地地下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为红军筹措、加工粮食,满足军需。当时的中共郴县县委为红军筹得粮食12万斤,大洋4000元,编织草鞋2万多双;冷水江锡矿山地下党组织为红六军团筹得大洋4000多元。

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时已近冬天,为保证红军长征需要,临澧县新安、合口两地集中缝纫工50多人,在30多天里赶制军衣7000多件;红二、六军团进入湘中时,新化、涟源人民各筹集了上万块银元、几百担大米、数百套军用衣物。

郴县县委将中央红军留下的400多名伤病员分别转移到安全地带,宜乐(今宜章县、乐昌市)县委也安置了300多名红军伤病员。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就要当红军”成为当时流行的佳话。“革命战争时期,不到8万人的桂东县,有5000名烈士。”当地党史专家胡海波介绍。

精神长存,英雄后继有人

2018年11月,红军后人林福建带着儿子林古田,踏上福建的土地。此时,距离其父亲林中辉离开闽西大地,辗转湘南群山,已经过去整整85个年头。

当年,林中辉作为红34师的一名传令兵,随数千闽西子弟,踏上长征路,最后因伤滞留湖南道县。不忘家乡所在,只愿初心不改,他给儿子取名“林福建”。一别经年,再度回到家乡的夙愿,终于由其子代为实现。

同样走在寻访路上的,还有陈树湘烈士当年的追随者。

2019年3月27日,韩京京和家人再次来到位于道县潇水河畔的陈树湘烈士雕塑和34师烈士墓前祭扫。

韩京京是时任红34师100团团长、开国中将韩伟的儿子。遵照父亲遗愿,韩京京找寻20余年,在2013年确认陈树湘烈士墓。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英雄不怕牺牲,就怕被人遗忘。”韩京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在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专题陈列馆,来此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徐解秀的曾孙女朱淑华,几乎每一次讲解,都眼圈泛红。

在陈树湘牺牲地,建起了“树湘小学”;陈树湘当年疗伤的溶洞,当地政府予以保护。岩穴中,灯光摇曳,如同穿越历史时空的信仰火炬,永远明亮!

“要把红军的故事,一代一代讲下去;要把红军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黄维忠老人说。

在桂东县革命纪念馆,常德市鼎城区区直部门的30多位党员,驱车8个多小时,来瞻仰凭吊。“参观先烈事迹展,就是为了不忘初心,更好完成使命!”鼎城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李三葆说。

幸福,是对红军先烈最好的回答。奋斗,是对红军精神最好的传承。

编辑:成同坤
文章推荐:

频道精选

精选专题

  • 从远郊农村地区变成了生态宜居城区,从农业主导的村落变成了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的产业新城,西青大地处处旧貌换新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 江苏句容,正立志打造“长三角最令人向往的山水田园福地”,努力建成“具有最优营商环境的创新创业名城”“具有最佳人居环境的宜居宜游名城”“具有最美生态环境的养生养老名城”“最有味道的历史文化名城”,欢迎您的到来。

  • 70年来,新中国外交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始终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人类进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有力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继往开来,开拓奋进,不断开创崭新局面。






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2楼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 3303015 邮箱 : qznews360@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10008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