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实现富民增收

来源:青州新闻网     时间: 2020-07-01 10:30:33     


青州新闻网7月1日讯( 记者  徐新民  孙梦琪 )  在青州古城的红丝春秋会馆,游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开店以来,每天都有许多外地游客前来参观红丝砚雕刻技艺,购买红丝砚作品,店铺的生意顺风顺水,也让店主蔡清伟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然而,几年前,他的家境还是另一番景象:守着几亩山地,靠天吃饭,一年也收入不了两千块钱,平时只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随着青州旅游品牌和文化知名度的日益提升,作为青州特产的红丝砚名气也越来越大。几年间,蔡清伟看中了红丝砚市场的发展前景,开始研究红丝砚、学习雕砚技艺,并在古城内开上了一家精品红丝砚店铺,凭借红丝砚制作和销售,他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青州旅游现在越来越好,各方面相关产业都能带动起来,店里现在一年大概能收入六万元,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邵庄镇是红丝砚发源地,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是山东省第三批非遗项目。近年来,我市因势利导,积极建立产品开发、研究、设计、加工制作和销售体系,建设以古城、宋城、泰丰书画古玩城等为代表的红丝砚集散地。积极开展红丝砚制作技艺培训,培养后继人才。众多像蔡清伟一样经济困难的人掌握了一技之长,从事起红丝砚雕刻的行当。“我们以传帮带的形式,为青州本地的零基础砚雕爱好者组织培训,让他们学习砚雕技艺,这样他们就改变了以前的收入方式,一般的砚雕师一年能有七八万块钱的收入,高水平的砚雕师一年有几十万块钱的收入。”中华砚文化联合会副会长陈辉说。

几年前,红丝之路公司经理隋国磊从家乡邵庄来到青州古城开起了红丝砚庄,专门从事红丝砚等文创产品的研发生产,在他的带动下,许多老乡都靠红丝砚过上了好日子。红丝砚雕刻师刘传吉说:“原来就是靠种点地,有时候出去打打工,也没有什么固定收入。现在一年能挣七八万块钱,生活比起以前是好太多了!”

“现在我们企业主要是以本地砚雕师为主,因为我们本地的砚雕师能掌握青州的特色和风格。通过他们水平的进步,我们不断地扩占市场,反过来他们的收入又不断地增加,实现了良性循环、互利共赢。”隋国磊说。

蓬勃发展的红丝砚产业提高了群众收入,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前,我市已建设红丝砚制作技艺展示和传承场所380多家,培训加工和经营红丝砚人员达3900人。红丝砚产业年经营收入近亿元,带动数以万计贫困人口顺利脱贫。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第三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入选名单公布,我市邵庄镇入选。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很关键。产业扶贫不仅可以实现高质量脱贫,而且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支撑。王坟镇的姜能会以前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如今,在方山养蜂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帮扶下,他从事起养蜂行业,不用东奔西跑,收入也高了不少。“养蜂在家里不用抛家舍业,还能照顾家庭,比前几年感觉好多了,一年挣三万五万没有问题。”

为进一步增加养蜂户的收入水平,我市积极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加强监管、提升标准、培育品牌,推动养蜂产业更高质量发展。以逄山蜜蜂园为龙头企业的青州方山养蜂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社+蜂农”的发展模式,统一培训,统一产品标准,与蜂农抱团发展,走出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目前,我市蜜蜂养殖规模达52000群,年产蜂蜜1300吨,是全省蜂群存量最多的县市,极大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将产业扶贫作做为扶贫开发的“重头戏”,通过花卉、旅游、农民画、果蔬、电商、光伏等产业项目,强化“造血式”扶贫,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的同时,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实现了富民增收。

 

编辑:小谭
文章推荐:

精选专题






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2楼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 3303015 邮箱 : qznews360@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10008

x
x
x
x